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第145页
共 2,526 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真的理解了吗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铭智文/南普陀寺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似是一种看破放下的洒脱,但细想起来,往往是那种在做事情上无能为力、很无奈的人说的话。类似的说法还有“尽人事听天命”等。可惜通常人们只重谋事的“人”,而忽视成事的“天”。谋事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因为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我们精细的筹划和管理,以及不断的努力。成事在天的“天”呢?就是我们抬头看见的天空吗?或者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可预知的运气吗?圣贤告诉我们“天”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只不过不是现在的自己,是过去的自己。是我们自己过去的行为、言语、心念,依据能量不灭的原理而积蓄的一种势能。通俗的语言称为“德”,即:福德、阴德、功德、道德
佛学常识 506

佛弟子如何应对职场潜规则?或许这篇文章能让你找到答案

编者按:职场潜规则是多年以来热度不减的话题,在各种”彬彬有礼“的职场背后,职业道德的困境从未间断,叮咬每个正直者的心灵。那么,作为一名佛弟子是恪守三皈五戒,还是成为世俗中“做表面功夫”的老手,或许这篇文章会引领你找到真正的答案。最近浏览报纸时看到几篇文章,都提到人们正在遭遇的职业道德困境。我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佛教徒,对此颇有感触。无论什么行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诚实,或者说是忠诚。但是,当你真的去诚实或忠诚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可能正面临下面这些情况:当你诚实地做报表时,上司要你修改数据,欺骗上级。当你与客户洽谈时,上司要求你行贿或做些色情安排。当你埋头工作付出巨大的劳动,而在抬头喘息
佛学常识 630

怎样和“护法善神”搞好关系?谨记三点,人生开挂

在《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中,佛陀曾开示弟子们,每个人出生时或多或少都有护法神相随,但每个人的护法神数量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我们累劫以来善业与恶业的多寡。如果我们此世努力修行,便能获得更多护法神的护佑,相反若时常作恶,护法神也会逐渐离去。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有这样一则故事:过去有个人学佛,一开始很精进,受三皈五戒后,还受了菩萨戒,但后来就慢慢退了,五戒一条一条破,菩萨的菩提心戒也破了,只不过有一个规矩他一直守着,就是吃饭不讲话。结果有一天吃饭,他刚要坐下,凳子不知被谁抽掉了,一下跌坐到地后,脱口而出说了一句:“哎呀妈呀!”这一出声,护法神高兴坏了,现出来说:“你总算吃饭出声了,我总
佛学常识 508

梦醒时分:修行中的梦境究竟是什么?

文/广州光孝寺《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所谓修行者,即是修心,修心即是修性,修性也是修心,心性不一不二。禅宗的功夫以明心见性为目标,所谓: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心性有何差别呢?心有生灭变易,性者如如不动。所以,性是体,心是用。明心用,见心体,这就是修行切要的功夫。佛教讲的一切法,阐释的一切道理,都是根据世间万事万物本自具足的体和用而宣说的。把体用弄明白了,在修行上,少走弯路,容易见效果。比如说,一盏灯,也有体有用。灯的本身就是体,灯所发的光明就是用。体用结合,才能把
佛学常识 730

钱放在哪里才保险?高僧指路:放在别人的幸福里最可靠

文/圣严法师很多人都知道,把钱放在自己家里并不保险,因为可能会被小偷偷走,也可能被一把火烧了。所以,有人把钱拿去投资置产,或是把钱存在银行里;但是投资可能会蚀本,银行也难保不会倒债。究竟要怎么样才是最保险的呢?最好的办法,是把财产储蓄在所有人的幸福中,那才是最究竟、最可靠的储蓄。所谓“储蓄在所有人的幸福中”,就是提供我们有形、无形的财产,包括智慧的财产、体能的财产、时间的财产,为众人谋福利,帮助其他人获得利益。这不但水火不能破坏,小偷偷不走,强盗也抢不去,连政府抽税也抽不到。为什么?因为财产都释放给大众了。这种情形的我,就是功德的我,你付出多少,你的功德就有多少。功德的我是不为自己的私利而伤害
佛学常识 547

智慧法语:放生有三大忌讳 你知道吗?

编者按:你参加过放生活动吗?为什么要放生?放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如果放生走了样,不但没有功德,还有罪过。放生本义是在看到生命要被屠杀,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出钱赎买并将其放归自然的解救举动。这样不只护生,也对那里的生态环境有好处。这种行为不限时间、地点、场合随缘而起。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方善信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印光法师文钞》【注释】应当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须阻止他人吃肉?为了实现放生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印光大师认为,买来货物放生就像布施一样,必须妥善安排
智慧法语 441

智慧法语:佛和凡夫俗子的本质区别

编者按:你在努力修行吗?你知道佛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吗?究竟凡夫与佛的差别在哪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印光大师为我们揭示了真相:从心体和佛性上讲,我们与佛别无二致,区别就在于迷悟之间。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体不变故,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居尘不染,离垢不净,在生死而不受轮回,证涅槃而不属寂灭,无象而为万象之主,非法而为诸法之宗,从本以来,常自如如,了无凡圣生佛之异。悟之名贤,证之名圣,若但具而未悟,则虽有性德,了无修德,只为六道轮回之凡夫而已。——《印光法师文钞》【注释】《心经》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三句,所谓“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究竟是指什么,一般人可能不容易
智慧法语 530

智慧法语:《法华经》之不可思议处

编者按:你听说过“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的说法吗?《楞严》如何让人开悟?《法华》如何让人成佛?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熟悉佛教文化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众生皆有佛性,也可以理解为众生皆可成佛。因为佛性人人具足,只因无明障蔽,不见自性而已。我们应该明白,只要用心持诵《法华》,遵循佛陀教诲,亿万劫后你也可以成佛。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法华经》【注释】如来涅槃之后,如果有人听到《妙法莲华经》甚至只是经中的一个偈颂、一句经文,或者生起一个念头欢喜信奉,我都会为他们授记,他们都会证得
智慧法语 553

智慧法语:末法时代首选净土法门

编者按:你是否觉得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就会日渐衰落?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信息革命的大潮席卷世界,人们已经忘记了内心修习之道,转而追逐外部的快乐与刺激。你想吃饭吗?就必须给我老实干活,你想消费,物价又会刺激你去拼命赚钱,科技与金钱代替了一切,科技变成了救世主,钱能买到一切……现在还能够靠自力得到清净心吗?还好,阿弥陀佛在无量劫就知道我们末法凡夫的毛病,特别设立了这个持名往生净土的方法,只要我们信愿行一门坚定,就可解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则莫
智慧法语 518

智慧法语:恭恭敬敬拜佛可以获得十种功德

编者按:你知道拜佛的真实内涵吗?你身边是否有人对你拜佛提出质疑?当这种情况发生你应该如何对他说?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拜佛就是拜自己,拜自心。只要你心无杂念,虔诚礼拜,自然就会得到无量功德。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菩提子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得妙色好声;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伏;三者堂堂处众无畏;四者天人世间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佛说业报差别经》【注释】如果有众生恭恭敬敬地顶礼佛陀、佛塔、寺庙,可以获得十种功德。一、得妙色身:生生世世获
智慧法语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