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第217页
共 2,526 篇

2023年新年献词:别让自己配不上所受的苦难

有人说,即将逝去的2022年犹如一场噩梦,从年初到年尾,带着白色光晕的梦魇接踵而来,核酸、封控、黄码、阳了、高烧、白肺、虚弱,这些刻在我们生命中的关键词,让这一年的时光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太多的苦难和泪水,太多的离别和痛楚,长夜漫漫,何时梦醒?此刻,我们终于来到年的尽头,站在梦的城前,从容转身,缓缓走进2023年即将升起的第一缕霞光中。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站在2023年的门前,回望2022,你会有这种担心吗?说到苦,佛家对苦的理解和分析,几乎穷尽了人生已有的痛苦种类。在佛教总结的人生八苦中,身体、行为或疾病是主要载体。释迦牟尼作太子时
佛学资讯 2,538

一日禅:随缘自适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愿“随缘自适,烦恼即去”。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438

一日禅:心宽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愿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当你心宽了,一切都是顺的。当你心宽了,一切都是对的。心宽无处不桃源,何处不是云水间。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455

一日禅:交友做人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孟和德力根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375

一日禅:心善则美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愿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内心。心存善念,非靓也美,非富也贵。人之真诚,并非话语,而是纯洁。心灵纯洁,不语也真,不诉也纯。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566

佛殿里这些“最佳组合”你认识几个?单拎出来个个是“顶流”

在参访寺院时,常会看到殿堂内供奉着“1+1+1”的造像组合,有的寺院甚至有五尊、七尊的造像,而各种组合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殿堂内供奉的三尊圣像有多种组合方式,如三佛、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三菩萨等。三尊中以中尊为主,其左右两侧各为胁侍,胁侍多为菩萨、声闻、天、童子等,彰显中尊之德,下面我们依次来看。横三世佛湖南长沙洗心禅寺大雄宝殿三世佛(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横三世佛是按空间划分的,中尊为释迦牟尼佛,其左手侧为药师佛(代表东方世界),其右手侧为阿弥陀佛(代表西方世界)。区分横三世佛与其他两类主要看法器,通常中尊释迦牟尼佛造像持有法轮,以纪念佛陀鹿野苑初转法轮、以佛法僧三宝弘扬佛法的典故。亦常
佛学常识 2,783

这10个佛教基础问题你都了解吗?快戳进来答题

你对佛教知识了解多吗?如果有人问你这10个佛学常识问题,你回答得出来吗?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1、什么是佛?佛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汉文里的“弗”字,音与梵文发音相同,因为释迦牟尼佛当时是印度悉达多太子通过修道后觉悟成佛的,就在“弗”字旁边加了个“单立人”。所以“佛”这个字,是专门为佛陀新造的字,也显示出古大德的智慧。这也是为了告诉我们,佛和我们一样,都是人,是通过努力修行而觉悟的人。也就是说,只要我们遵照佛的教导方法去努力实践,也可以成佛。2、什么是佛教?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的内涵包括无边无尽的事理,目的在于破除迷信,启发人们的智慧。3、释迦牟尼
佛学常识 2,736

你距离成佛,可能就差这一点点

当是非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们或许看得清清楚楚,可若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是否能够及时觉察、明了这一切?我们先一起看一则故事吧,主人公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的舍利弗。有一次,某位施主送了一些很好的食物到僧团,那时有些年轻的比丘出门托钵去了,而几位长老比丘已托钵回来。施主就把食物平分供养僧众,长老尊者当然都有一份,不在精舍的年轻比丘也各留一份。但是,佛陀有规定“不残食戒”也就是当天的食物一定要当天吃完,过了中午就不能吃了。其中和舍利弗同住一间的一位年轻比丘还没回来,可是时间已快要过午了,有人向舍利弗建议说:“长老,眼看时间就要过午了,您为年轻比丘留的这一份,留着也是浪费掉,不如您把它用了
佛学故事 2,693

佛门故事:这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震撼五百僧人

编者按:德山棒、临济喝,说到禅宗“临济宗”,除了临济义玄、兴化存奖、风穴延沼这些临济大德,还有知名度超高的“临济四喝”。被人“喝”的感觉如何?来感受一下。径山禅师自弘法以来,门下聚集五百学僧,但大多数都散漫放逸,不肯用心参学。一次,黄檗禅师叫临济到径山禅师那儿去,在临济出发之前,黄檗禅师问他说:“你到径山禅师那里该如何应付?”临济回答道:“老师放心,我自有办法。”临济到达之后,不顾径山禅师正在讲法,径自闯进了法堂。还没等径山禅师抬起头来,临济就对着他大喝一声;径山禅师刚要开口讲话,临济却掉头就走。有一个学僧很不理解地问径山禅师道:“刚才那位禅师为何如此无礼,怎么敢对师父大声吼叫呢?”径山禅师答
佛学故事 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