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智慧
  3. » 第3页
共 30 篇

佛教徒遇到感情问题咋处理?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答案

总是有人会问起,你们佛教徒皈依了还能结婚吗?你们信佛了以后还能谈恋爱吗?许多佛弟子面对这样的问题,既无奈又不知该如何回答。今天这篇文章,一次性给大家解释清楚,佛教徒有感情了该咋处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曹立君佛教徒可以有感情吗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必须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讲离欲,则无法使一般人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没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佛法所称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
佛学常识 2,821

为何佛弟子都喜欢到寺院做义工?原来是有这些好处

有些人厌离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挂单做义工,希望能够发心和修行两不误。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岗位,有的人很发心,有的人却觉得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事情影响了修行,开始生起烦恼,那么做义工是否影响修行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子轩首先来看一下,做义工对我们自己的修行有什么好处。做义工会使我们福报增长在寺院扫扫地、洗洗碗都为我们积累了很大的福报啊。我们修行也是要有福报的,而做义工,就是在不断积累我们的福报。做义工会使我们智慧增长当我们依教奉行、放下我执我慢我见、全身心地去做事情时,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不会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没想到的事情,渐渐都可以应对处理,也学会了善巧方便。头脑变得更清晰,记忆力也比以
佛学常识 2,731

一日禅:真正的智慧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慧海如果你是对的,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你没资格去发脾气,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506

佛教反对感情生活吗?圣严法师谈亲情、爱情和友情

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人生最好的精神滋润剂之一,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说是息息相关的。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在生活中,感情带给人很多温暖,同时也充满痛苦,那么,当我们遇到感情问题,该如何处理?来看看圣严法师怎么说!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王子轩文/圣严法师佛教反对感情生活吗?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我们学佛了也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弟子也应有个人的配偶。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交往都
佛学常识 409

16条藏在书里的智慧语录,哪一句戳中了你

有时候一部经典、一本书籍,甚至是一句经文、一个句子,就如同大海里的灯塔,照亮无明,指引我们航向智慧彼岸。僧肇大师读《维摩诘经》而发心出家,玄奘法师在西行路上因《心经》而克服种种障碍,五祖弘忍以《金刚经》印心……这些藏在书里的智慧语录,与您分享。1、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 刚经》2、凡言海者,虽复深广,亦有此彼岸 ,盖小水耳。虽眼见色已,爱恋染著贪乐,起身口意业者,是为大海,沉没一切世间天人修罗。——《妙法莲华经》3、或有人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燃,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复缺。尊荣豪贵者,无常复过是。——《佛说罪业 应报经》4、境界风动,转识浪起。——《大乘入楞伽经》5、复有七法,
佛学常识 371

文殊菩萨的慧剑有多厉害?梦参长老这样说

农历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萨圣诞日。梦参长老曾在文殊菩萨圣诞日之际,作过一场意义非常的开示,揭示了开启无上智慧、绝对断除烦恼的要诀。在这个殊胜的日子分享给你,愿你与文殊菩萨相应,业障尽除,所愿皆成。温州安福寺文殊菩萨(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温州安福寺)文/梦参长老听文殊菩萨的话,生起出离心和大悲心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圣诞日,我们纪念圣诞日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接受文殊师利菩萨的教授,就是做一个最听话的弟子。文殊师利菩萨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去如法而做。文殊菩萨教我们的第一个是厌离世间。我们自己应当回顾一下,我们对这个世间相是留恋吗?是厌烦吗?是要脱离吗?是要了却吗?当然我们诸位道友都是想,
佛学常识 296

智慧法语:人人都有佛的智慧 可惜自己不知道

河北柏林禅寺阿弥陀佛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如来智如是。众生悉具有。颠倒妄想覆。众生不知见。——《六十华严经》【注释】人人都具备跟佛相同的智慧,可惜一般人的心智被痴迷的颠倒妄想所蒙蔽,所以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能力。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757

僧鞋为何要破六个洞?原来有如此含义

出家人穿的鞋子,有罗汉鞋、黄僧鞋、爬山虎等多种种类,也有黑、灰、黄、褐等颜色的不同。有很多信众对出家人穿的罗汉鞋感觉很好奇,为何要做出六个洞呢?这样不美观也不实用,似乎也不是为了凉爽。其实,佛门中的每一样法物都充满着智慧与非凡的含义。这僧鞋上的破洞更是大有学问,一起来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文/林清玄为啥僧鞋要破六个洞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像我在寺里看到比丘和比丘尼穿的鞋子,就不时的纳闷起来,那鞋其实是不实用的。一只僧鞋前后一共有六个破洞,那不是为了美观,似乎也不是为了凉爽。因为,假如是为了凉爽,大部分的出家人穿鞋,里面都穿了厚的布袜,何况一到冬天就难以保暖了。假如是为
佛学常识 2,768

经典中容易念错的12个字,你能念对几个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学文化博大精深,经典众多。在我们读诵经典时,难免会出现念错字的情况。今天,小编为您整理经典中常念错的12个字,看看你中招了吗?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本智法师1、南无这两个字最为常见,经常出现在各种佛及菩萨的名号之前。如: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等。它们是梵文的音译,表示对佛及菩萨的尊敬或皈依,佛经中读为“nā mó”,而不读“nán wú”。2、摩诃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在一些佛、菩萨的名号之前,其意译为“大”。如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就是指“大迦叶”。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经典《摩诃止观》,汉语就是“大止观”。其中的“诃”字不读
佛学常识 562

最基础的60个佛学名词详解,建议收藏随用随查!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学文化博大精深,经典众多。在我们读诵经典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出现很频繁的专有名词,如“三界”“菩提萨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那这些佛教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小编整理了六十个名词,赶紧收藏起来,随用随查!1、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2、菩提萨埵: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3、缘觉:听了十二因缘而觉悟人生真理的4、声闻: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5、阿罗汉: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6、菩提:义为觉为道,即觉道所证的智慧。7、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叫做菩
佛学常识 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