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影视 »
  3. 正文

《中国乒乓》: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绝地反击”

零分 2,231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乒乓球)是继《夺冠》(排球)后国内又一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体育题材电影。回首中国体育题材电影发展史,从上世纪的《女篮5号》(1957,篮球)、《女跳水队员》(1964,跳水)、《乳燕飞》(1979,体操),到新世纪的《女足9号》(2000,足球)、《棒球少年》(2001,棒球)、《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短跑)、《破冰》(2008,速滑)、《许海峰的枪》(2012,气枪)、《激战》(2013,拳击)、《李娜》(2021,网球)等,作品聚焦的体育项目不一而同,创作空间和目标受众广泛。遗憾的是,大多数体育题材电影既未取得票房成功,也未赢得口碑认可,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2020年陈可辛执导的《夺冠》以明星化阵容、商业化运营一举获得成功,使得体育题材电影强势闯入观众视野,为《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提供了有益借鉴。

有关竞技性运动的书写

体育运动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标的社会性活动,体育赛事也是国际间进行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上世纪70年代初,“乒乓外交”成为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事件。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经济利益等因素影响下,除了体现挑战极限、团结拼搏等体育精神,夺得金牌、增强国际影响力无疑也尤为重要。

与普通人相比,体育运动员经过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系统性训练,身体素质较常人更为突出。《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却反其道而行之,影片中主要角色并无矫健的躯体和健美的身姿,“削球手”龚枫的眼睛甚至近视1000余度,视力明显弱于常人。除显在身体缺陷,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大多因长期训练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比如运动员白民和右臂拉伤严重,主教练戴敏佳长期腰伤。强身健体与身体伤残表面似乎是矛盾的两级,实际却共同指向了“挑战极限、拼搏圆梦”的体育竞技精神。教练员忍受苦痛坚持制定训练计划、出战计划,运动员克服缺陷咬牙训练,都是一种历经磨难、渴求突破的正向选择。

团队组建之初被斥为“残兵败将”,在国际赛事中处于低谷。经过6年的磨砺,中国男乒终于在1995年天津世乒赛一雪前耻。一支不被看好的团队、一群不被看好的人的逆袭,不仅带有较强的戏剧性和观赏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普通人提供情感抚慰和精神支撑,彰显了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竞技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下的个体意志

1936年,中华民国代表团参加由德国承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近百名运动员在竞赛中全军覆没。新加坡报纸刊登了一幅嘲笑中国人的漫画——“东亚病夫”,画中中国运动员蓄长辫、着长袍、形容枯槁。自清末以来,“东亚病夫”这个称呼已然成为中国人挥之不去的阴霾,从思想迂腐到体魄虚弱,百年屈辱史强化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意志和拼搏向上的勇气。从受人欺侮到自立自强,中国体育发展史与中国百年奋斗史共同前进,期盼在体育竞赛中获胜代表着民众对国家胜利的渴望。

体育赛场上的输赢与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如出一辙。《中国乒乓》开头简述了中国队在国际赛事中屡遭针对,迅速激起观众的国家认同感。在具有仪式性的赛场上,运动员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国家形象、民族实力,影片将人物作为叙事核心,以个体的言行来书写中国精神,唤醒观众的爱国热情。

于绝境中反击制胜,满足了观众对国家形象的期待。影片多次展现了天津世乒赛期间,民众围坐在电视机前关注赛况的画面。普通民众能从一场扬眉吐气的赛事中强化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观众也能从一部表现中国男乒实力提升的影片中收获愉悦感。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没有局限于对人物单一的正向性塑造,而是赋予了角色以生命力和生活气,戴敏佳的“油头粉面”,白民和的意气用事,陈文的嫉妒与慷慨等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有感染力。

基于历史记忆的艺术创作

对中国乒乓发展史稍加了解可以发现,影片虽对角色的名字进行了更换,但都是以真实历史和真实人物为原型的。《中国乒乓》与《夺冠》《李娜》《许海峰的枪》《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影片一样,都是对既往历史的回溯,表现既已发生的历史性事件。这样的影片有助唤醒国民的集体性记忆,在回望过去中增强认同感。然而,对历史赛事的艺术创作也存在难点,即如何在国人熟知的事件中制造悬念与紧张感。

重大体育赛事的魅力在于,比赛的未知性会促使观众产生紧张感,若支持的队伍获胜会有巨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支持的队伍落败则会产生挫败感,观看比赛的乐趣与心理动机很大程度便在于此。《中国乒乓》是如何在观众已知结果的情况下制造紧张感的呢?最明显的影像语言便是赛场上慢镜头的使用,通过特写和慢镜头,导演有意延长观众期待,促使观众产生好奇心。不过,这种手段的重复使用也极易造成观感上的疲倦,显示出影片在影像语言层面的探索稍显不足。

整体而言,《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为中国体育题材电影树立了较为典型的案例,较为均衡地处理了影片的真实性、艺术性、商业性和娱乐性。未来,中国体育题材电影可大胆进行类型创新与融合,不应局限于历史再现,体育题材电影的深度离不开当下性和现实性。(作者:司金冉,系西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

来源:1905电影网

体育电影《白色闪电》开机 讲述女子雪车队故事

体育电影《白色闪电》开机1905电影网讯 日前,由北京市文联、电影频道CCTV6联合主办,北京湛蓝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北海山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湛蓝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北省体育局、陕西榆林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体育电影《白色闪电》在北京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正式开机。开机仪式剪彩影片的筹备过程中,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中心、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的共同支持。在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正式的开机仪式之前,影片已经分赴陕西榆林体育中心、河北省体育局崇礼高原(国家综合)训练基地、张家口学院冰雪学院进行了前期拍摄,影片运动员服装全部由
影视 1,062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发正片片段 孙俪引人泪下

1905电影网讯 2月27日,由邓超、俞白眉导演,邓超、孙俪、许魏洲、段博文、蔡宜达、丁冠森、孙浠伦、阿如那等领衔主演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发布正片片段,孙俪用触动人心的演技和饱满的情绪化身“最胆小的人”再现体育人家属心路历程。《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青春见面会”校园路演也在2月22日、24日和25日分别走进杭州、北京和天津的13所院校与同学们畅聊电影。高燃热血背后的柔软时刻 孙俪演绎“最胆小的人”引人泪下《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讲述在男乒被“欧洲列强”碾压的上世纪90年代初,留洋教练戴敏佳请缨回国,带领新兵老将在天津向“列强”发起反击,拯救男乒的故事。影片的最后一幕高潮戏份聚焦在1995
影视 275

电影《中国乒乓》:“献给每一个不被看好的人”

原标题:《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献给每一个不被看好的人”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海报。 出品方供图 体育题材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目前正在全国上映。该片由天津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厦门恒业影业有限公司、爱奇艺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天津橙子映像传媒有限公司等出品。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男乒深陷技战术打法和训练条件全面落后的窘境,进入低谷时期。时任男乒主教练的蔡振华临危受命组建新队伍,带领马文革、王涛、丁松、刘国梁、孔令辉“五虎将”,经过多年苦练,终于在1995年天津世乒赛实现绝地反击,重回巅峰。“不看电影很难想象,国球也曾有过至暗时刻,又奇迹般
影视 2,164

《中国乒乓》路演戳泪点 邓超俞白眉“搞突袭”

1905电影网讯 由邓超、俞白眉导演,邓超、孙俪、许魏洲、段博文、蔡宜达、丁冠森、孙浠伦、阿如那等领衔主演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全国热映,2月20日,导演俞白眉、领衔主演丁冠森现身上海,亮相“北京WB战队观影活动”,倾听“电竞大神”们畅谈少年视角里的燃与泪。2月21日,导演邓超、俞白眉又惊喜“突袭”华东理工,与现场师生畅谈“乒乓心路”,感受热烈的学子激情。电竞专场满分共情戳泪点 明星选手齐发观影作文“应援”2月20日,导演俞白眉、领衔主演丁冠森亮相影片与北京WB战队联合在上海举办的观影活动,WB战队高手全员到场,一同感受《中国乒乓》里的笑点与泪点。首次与电竞选手们直面对话,俞白眉感慨“在
影视 3,195

“中国乒乓”发布幕后纪录片 俞灏明苦练球技

1905电影网讯 2月21日,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发布俞灏明幕后纪录片。主演俞灏明谈到对角色的理解,以及为了演绎“削球手”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对于演员来说,扮演运动员非常不容易。俞灏明谈到邓超曾告诉他在与蔡振华指导谈起要拍中国乒乓后对方的否定和质疑。为了尽快能够达到形似“削球手”的效果,俞灏明在教练的指导下每天苦练球技,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入角色的个性元素。俞灏明表示,角色给他的冲击力在于一上场就带着情绪。要在一场比赛中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也是非常难的事。在纪录片中,俞灏明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细微表现为角色增添不少色彩。来源:1905电影网,作者:Serko
影视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