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智慧法语
  3. » 第29页
共 374 篇

一日禅:生活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慧海生活是一件艺术品,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美的一笔,每个人也都有不尽如人意的一笔,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有烦恼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情绪是可以调适的,只要你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随时提醒自己,鼓励自己,你就能让自己常常有好情绪。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723

一日禅:清心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愿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733

智慧法语:越是愁苦 烦恼越多

编者按:你是人们身边的开心果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幸福快乐源于自己的内心。愁眉苦脸是一天,微笑也是一天,与其整天愁眉苦脸,不如微笑面对生活;既然烦恼不能让自己快乐,那就多一些微笑吧,让微笑来洗涤心中的烦恼。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长。若常烦恼,烦恼滋多。——《涅槃经》【注释】一个人经常在愁苦中,他的愁苦就会增长。就如同一个爱睡觉的人经常困乏一样。人经常烦恼,烦恼也会增长。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288

智慧法语:这才是最大的善行

编者按:人而不孝,何以为人?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家庭是每个人的生活重心,孝顺是伦理道德的根本。在家庭的人伦眷属关系当中,佛教首重孝道,孝顺父母,报答亲恩被列为“四重恩”之首;反之,弒父弒母,则是不通忏悔的五逆重罪。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徐上杰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佛说未生冤经》【注释】人间至善的事,莫过于孝顺父母。人间最恶的事,莫过于害及父母。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458

智慧法语:要如何侍奉父母?

编者按:你和父母关系好吗?你们是无话不谈的铁哥们还是势不两立的仇人?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百善孝为先”,孝順父母其实也是修行。父母以慈爱养育我们,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岂能有其它善行?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 妙传诸有乐福人,应尊重父母,礼拜修供养,敬爱亲近居。 ——《本事经》【注释】 希望得到福报的人,应该尊重自己的父母,对父母礼拜供养,并能够依近而居,以方便照顾承事。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291

智慧法语:惭愧知耻是最美的服饰

编者按:你经常心生惭愧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羽衣裳,更不是綾罗绸缎、貂皮大衣,而是“惭耻之服”。惭愧知耻是最美的服装、是最好的化妆品。一个人心中如果懂得“惭愧知耻”,自然能够散发高贵庄严的气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注释】 有两种善法,能救度众生,一个是惭,一个是愧。惭是自己不造作恶业,愧是不教他人造作恶业。惭是在自己内心深处生起羞耻之心,愧是在人前忏悔所造罪业。惭是羞于人,愧是羞
智慧法语 2,439

智慧法语:心怀仁慈

编者按:你有着慈悲的心肠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心怀仁慈,别人会喜欢接近你,你仁慈的行为,也会让人永记于心。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清广彼乱已整,守以慈仁,见怒能忍,是为梵行。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瞋彼所,是谓梵行。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娆恼,是应梵行。 ——《法句经·慈仁品》【注释】烦乱之心已经整饬,然后再以仁慈之德加以固守,看见令人发怒之事能够忍住不怒,这样便是实践梵行。至诚之人心灵安定行动和缓,出口言谈了无粗言,不对他人所处之位瞠目以待,这样便可称之为梵行。仁者垂手治平天下,不去危害众生生命,没有什么可烦恼的,这是遵循梵行的功用。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286

智慧法语:和健忘说拜拜

编者按:你经常骑驴找驴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健忘也是一种失德,健忘的人容易失信于朋友,一部大机器,忘记了一颗螺丝钉,其后果不堪设想。一个重要的亲友,忘了一句赞美、请安、问候,后果也很难预料,所以古人说“三思而后行”。我们每天的生活不可健忘,应该履行的承诺,如约、如期、如实完成,这是做人的根本。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人喜忘有五因缘:一者,身忘;二者,多念忘;三者,着爱;四者,见着;五者,本宿命者,谓故世恼人、断语惊怖人。劳忘,谓意念劳。——《佛说骂意经》【注释】人健忘有五种原因:第一,身体原因。第二,杂念太多。第三,情执太重。第四,固执己见。第五,本身的宿命。来源:凤凰
智慧法语 2,293

智慧法语:培福就能解脱吗?

编者按:你认为善恶可以相抵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修福不修道,只得少福而不得大道,“道”中本有无量之福,为何扔了西瓜捡芝麻?从修行的角度而言,只凭借有为法修福对于灭罪、解脱和成佛没有本质的帮助,故说善业和恶业不能相抵。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注释】凡夫光培福不修道,只说培福就是解脱之路。一边布施供养广修福田,一边心里贪嗔痴还在造恶。想要通过修福消灭罪障,得到了福德但罪障仍在。想要灭除心中的恶缘,便需发自内心的忏悔。来源
智慧法语 2,539

一日禅:情感与理智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耿豪当人在不了解、不思考、不体谅、不反省、无理智、无耐心的情况下,任凭感情的冲动控制自己,会坏事的情况便频频发生。如果要平衡情感与理智,就必须在为人处世过程中,时刻内讼和自省。真正的做法即是感性做人,理性做事。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