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第197页
共 2,526 篇

结夏安居!出家人的“夏令营”,其中意义非同寻常

每年农历四月十六日起,众多汉传寺院就会开始结夏安居。它作为丛林的一大重要事宜,其中意义非同寻常。本文带您深入了解安居的缘起、意义等,愿您也能心安神定,清凉自在地度过炎炎夏日。什么是结夏安居安居,意译为雨期,又称雨安居、结夏、坐夏等。安,即是形心摄静;居,为要期在住;安居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静心修习,以求证悟。在佛陀的故乡印度,夏季雨期达三个月之久,为防雨季时间比丘外出可能会踩杀地面之虫类及草树之新芽,佛陀规定此三个月中,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并致力修行,此为安居。大乘经典中所结集的言教,大都是佛陀在结夏安居时讲述的修行法门及宇宙人生的真理,众多僧人也会在此期间精进修为。所以,结夏安居也被认为
佛学常识 1,199

抗疫居家烦闷不堪?这份“佛系”指南带您找回幸福感

望着窗外清朗的云天,却置身于方寸之地不能出,难免会生起烦闷、颓丧乃至愤恨等负面情绪。考虑到有人可能还要宅家很久,故分享一份“佛系”居家指南,愿你足不出户,也能日日开心。表达篇:说话的艺术■ 表达真实的情绪《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说,人的内心产生了情感,便用语言将它表达出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伴随着情感的交流。家人之间的冲突、矛盾,是心里有了情绪,如果心里的情绪表达不当,可能给家人和家庭关系带来伤害。表达真实的情绪,有助于缓解情绪。我们所表达出来的情绪和心里的真实的情绪有差别,造成了“表里不一”的效果。一个人为什么会发怒?可能真实的情绪是恐惧。很多人不坦率的表达“我害怕”,便把
佛学常识 1,264

如来佛祖和释迦牟尼是一个人吗?佛教知识十答问,这些问题你应该了解

相信许多朋友在生活中会经常被人提问,如“皈依就是出家吗?”“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同一个吗?”之类的问题,有时一两句话还真讲不清楚……本篇文章整理了十条佛教基本知识答问,建议收藏,在需要时发给身边的“好奇宝宝”。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妙传什么是佛教?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mma)。佛是真实存在的人吗?是的。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释迦牟尼佛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
佛学常识 1,990

“现在、方便”这些词都源于佛教!离了它们,话还能说全乎吗

提起佛教文化,或许有很多人觉得神秘莫测、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事实上,佛教已经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深深的浸透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刹那、执着、口头禅、方便”,这些词我们是不是都很熟悉呢?而这些词语,都来源于佛教。得益于古代高僧对佛经绝妙又精准的翻译和禅师们对佛经佛法的传播,这些词汇也变得充满了中国式内敛的美感,仔细思索品味,更令人惊叹于其殊胜的佛教智慧。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本智现在《俱舍论》卷二十指出:“有作用时,名为现在。”意谓事物正在发生作用的刹那间,谓之“现在”。《维摩诘经·弟子品》谓:“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又《金刚经》谓:“现在心不可得。”无住、不可得,均指出“现在”的特点
佛学常识 1,488

去寺院能否给佛像拍照?这些常见的佛教禁忌和规矩你应该知道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寺院作为宗教场所,有着许多规矩与禁忌,因而在入寺游览或礼佛时常常心存疑惑。“在寺院饿了可以吃荤食吗?”“能给佛像拍照片吗?”“遇到僧人可以握手或拥抱吗?”……借此机缘,今天特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入寺参访常见答疑清单”,愿大家了解佛教的一些常见禁忌与规矩,能够轻松、欢喜的参访寺院。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王子轩逛寺院时饿了,能在庙里吃自带的火腿肠吗?慧超法师:不建议在寺庙里吃荤腥食。因为汉传佛教僧人吃素不吃荤。什么叫做荤呢?菜类的、草类的,如蒜、葱、韭菜都属于荤,在佛教的《楞严经》中有讲到,这个荤,生吃容易生嗔恨心,熟吃容易助长我们的淫心,所以僧人是不吃的。佛教的荤是指蒜类,有
佛学常识 1,911

智慧法语:人生在世 要切记祸从口出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佩琪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燃,能烧一世。恶口炽燃,烧无数世。猛火炽燃,烧世间财。恶口炽燃,烧圣七财。——《大方便佛报恩经》【注释】人生在世,切记祸从口生。为此世人应当谨慎防护,莫造口业,就像防备猛火一样:猛火炽烈燃烧,可以烧毁一世;恶口“炽烈燃烧”,则烧毁无数世。猛火炽烈燃烧,烧毁世间金银珠玉之类财富;恶口“炽烈燃烧”,烧毁圣人信、戒、惭、愧、闻、施、慧七种资财。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064

智慧法语:靠这两种方法 便能成就大道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晓丽我依二法得无上道,一者为善无厌,二者修道不倦。——《成实论》【注释】我靠两种方法成就大道,一是乐为善而不厌怠,二是习道修行孜孜不倦。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185

智慧法语:一切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寂戒法师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法华经》【注释】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众生的贪欲,如果能够灭除贪欲,痛苦就没有地方可以依托而存在了。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168

智慧法语:知足是最大的富裕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科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法苑珠林》【注释】无病是最大的利益,知足是最大的富裕,好友是最近的亲人,进入涅槃境界是最大的快乐。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232

一日禅:管好自己的心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愿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管好自己的心,是一生中最大的修行。管住口,吃好饭,是身安的保障。管住心,心无贪执,是心安的法宝。修身修心,万法归宗。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