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佛教
  3. » 第33页
共 324 篇

玄奘大师西行背篓里的秘密:“比丘18物”完整版来了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品,又称为道具,一般以十八物为主要代表。这十八种物品通常有:一、杨枝;二、澡豆;三、三衣;四、瓶;五、钵;六、坐具;七、锡杖;八、香炉;九、漉水囊;十、手巾;十一、戒刀;十二、火遂;十三、镊子;十四、绳床;十五、经;十六、律;十七、佛像;十八、菩萨像。《梵网经》卷下中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如鸟两翼。”下面本文就此十八物作简要介绍。(文末有完整版视频)一、杨枝即齿木,为用来磨齿刮舌以清除口内污物之用的木片。《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记载:“有诸比丘不嚼杨枝,口臭食不消。有诸比丘,与
佛学常识 1,238

藏在佛教文化里的中国性格,不仅是信仰而已

从西汉至今,佛教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两千余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中国古代的祖师们翻译经典、研究教义,对印度传过来的佛教经典、宗派思想及修行方法,进行了取舍选择、创造发挥,最后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宗派。那么,现在的佛教文化到底有着怎样的中国性格?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子轩文/陈沁从各种原始文献看,佛陀以自己的世界观、观察力和思维力,领悟了直达解脱之道的独特境界,并善于启发他人也进入这种思维境界,此即原始佛教所说的“闻、思、修、证”。中国文化对于佛陀思维灵性的继承和信仰实践,是放在“乘”这一较为谦逊的概念中,而不是将佛法作为永恒真理的神秘存在。这体现在历代佛教对佛法
佛学常识 1,210

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祈愿“阳阳”无恙,日月清明

2022年12月30日(农历腊月初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释迦牟尼佛来历释迦牟尼佛,净饭王太子,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尼泊尔南部),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证悟的佛陀,尊称为“释迦牟尼”,梵语义为“能仁寂默”,“能仁”者,意指“能以仁慈一切众生”;“寂默”者,意指“不着相,做任何事情心理面不执著不留痕迹。”佛共有十号,所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
佛学资讯 1,088

一日禅:简单最好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愿人生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