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语:无贪爱则无忧无畏
编者按:你有什么担忧的或是发愁的事情吗?你觉得为什么会有担忧和发愁出现?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人因为有了爱欲而有了忧愁,有了忧愁必然就会有畏惧,这样的人生就会充满痛苦。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畏,无爱即无忧,不忧即无畏。——《四十二章经》【注释】因为心生贪爱,所以患得患失,所以心生怖畏。若能无欲无求,则可无忧无畏。无欲之人,心怀坦荡,品质高洁。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184
编者按:你有什么担忧的或是发愁的事情吗?你觉得为什么会有担忧和发愁出现?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人因为有了爱欲而有了忧愁,有了忧愁必然就会有畏惧,这样的人生就会充满痛苦。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畏,无爱即无忧,不忧即无畏。——《四十二章经》【注释】因为心生贪爱,所以患得患失,所以心生怖畏。若能无欲无求,则可无忧无畏。无欲之人,心怀坦荡,品质高洁。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184
编者按:你做过哪些自以为得意的事情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自以为很好的事情,在别人看来未必很好,我们沉迷于爱欲之中,自以为很幸福,其实苦于忧愁就会随之而来。譬如苍蝇,在粪上住,自以为净。心亦如是,入爱欲中,自以为净。——《佛说遗日摩尼宝经》【注释】苍蝇以粪便为居所,以为其清净无染,我们沉迷爱欲之中,也自以为清净无染。爱欲乃生命流转之因,不了此因,轮回无期。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208
编者按:当你遇到争执时是否能够保持冷静?你是否为了一时之快就与对方大吵特吵?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只有争吵才能解决问题吗?为什么不能学会退让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就是解脱,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若以诤止诤,诤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中阿含经》【注释】遇到无端的争执、吵闹,如果与之进行争辩、争论,并不能使对方的火气平息下来;只有忍耐、克制,才是终止争吵的有效方法。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190
编者按:你是否感觉自己的心总是无法平静?是什么在困扰着它?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我有宝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而今尽尘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只有尘尽光生,才能照破山河万朵。每个人都是如此,垢净明存,必须让他发出光和热,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来藏的清净心,但是我们这个心被染污了,所以我们在这里头起心动念。虽然我们达不到六祖慧能的境界,但还是应该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心即清净矣。——《佛说四十二章经》【注释】人如炼铁,要把矿石中的杂质去掉,才能得到品质精良的铁。修行人去除心中污垢杂染,心则得清净。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629
编者按:你是否觉得有的时候自己越睡越懒,睡的时间越长头脑越不清楚,迷迷糊糊的?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使身体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充足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但不要贪图睡眠,佛陀提醒我们贪睡有二十种过失,世人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心中欢喜,身体就感觉轻快,如果能够发起精进之心,就不会疲倦懈怠。也许你会觉得贪睡是一种快乐,但你不觉得我们应该追求真正的喜悦吗?什么是真正的喜悦?法喜充满啊!复睡眠人喜睡眠有三因缘:一者多食,二者饮,三者忧。复有三因缘:一者身休息,二者余意极卧出更受意,三者留受故。——《佛说骂意经》【注释】又睡眠的人喜欢睡眠有三种因缘。一
智慧法语 452
编者按:你是否已经感到了人生的短暂?回想人生的过往,你是否有了如梦幻、如朝露、如闪电、如拍手般的迅速?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人身有如朝露啊,转瞬即失。“一切有违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如何如法的度过短暂的一生,需要你认真的考虑一下。人命不久住,犹如拍手声。人身不如法,愚痴空过世。——《正法念处经》【注释】人生就像拍手发出的声音一样短暂,一个人不会在世间长住,如果在世时尽做不如法之事,这样愚痴空过一生就太可惜了。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597
编者按:你是否厌恶有人背后说坏话?你是否厌恶有的人总喜欢探听别人的隐私?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对于一切众生,都不要去看他的过失,不要去找他的过失,不要去说他的过失,更不要去传他的过失。不看是非,不找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这才是真正的修道人!我们必须要知道,看、找、说、传别人的过失,其实就是自己最大、最严重的过失!如果你心地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你就不可能去看别人的过失了。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宝积经》【注释】不寻求他人的过失,也不举发他人的罪过,远离粗语、悭吝等恶业,这样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462
编者按:你为什么要学佛?你想从修行中得到什么?应该如何修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布施在六波罗蜜当中,是最容易修且最有效的法门,而持戒是一切的基础,布施可以得到财富,守戒可以得到快乐,忍辱可以有美德,禅定可以得平等,精进可以得真理,智慧可以得自由,慈悲可以达到上述的一切。修戒布施,作福为福。从是适彼,常到安处。——《法句经》【注释】修持戒德布施财物,广作福事是为来世福报,从此岸到彼岸,常到安住戒之境界。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513
编者按:你是一个不知足的人吗?你如何解决自身的欲望问题?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不知足的人,就如生活在永无满足的欲望里。很多人就是在功名富贵永无满足的欲望里,苦苦恼恼地度过了宝贵的人生。世间的祸患,人生的罪恶,都是由于心无厌足而来,人虽然明明知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但活一天,总要对这个世间贪求一天。觉悟的人就不会非法多求,因为觉悟的人永远是知足的。修学菩萨道的人,能安于贫穷,清净守道,把求智能、求解脱当做事业。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佛遗教三经》【注释】心是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只会一心追求得到的更多,导致罪恶不断地积累增长
智慧法语 1,588
编者按:你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相互帮助还是相互攻击?你是否关心人类的未来,你自己的未来?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人类无法逃脱业力,随着你自己所造的业力上升或者下堕,自受殃福。你是受殃还是受福,跟你这一生以及累劫多生所造的种种善恶业都有关系,我们今生能生活富足、相貌端严、身体健康,种种这些都与过去世修行布施、忍辱、慈心不杀等有关联,跟这些造作有所关联才召致这种福报,所以你的未来就掌握在现在你的手中!众生相尅,以丧其命。随行所堕,自受殃福。——《法句经》【注释】众人互相攻击,从而丧失性命:人们随顺自己意念行为而自行升降,是祸是福自己承担。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616
编者按:你一定有些不愿意相信的人吧?你是否认为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很难,失信于人却是非常容易?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不要把自己变成不可信赖的人,无论你想做什么事,首先要学好做“人”。净化自己的心灵,增长自己的智慧,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有八辈人不可信:一者贪人;二者嫉人;三者嗔恚人;四者轻薄人;五者吏人;六者异心人;七者怨家人;八者女人。县官水火蛇蚖利刀,是不可近,近便杀人。——《佛说骂意经》【注释】有八种人不可轻信。一者贪心重的人。二者嫉妒心强的人。三者怀有嗔恨心的人。四者轻浮薄义的人。五者官吏之人。六者和自己不同心的人。七者怨家之人。八者女人。当官的、水火、毒蛇和锋利的刀,不可以亲
智慧法语 756
编者按:忙碌了一天,你是否渴望睡眠能够安详自在?怎样才能减少烦恼和忧愁?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持戒是学佛、修行的底线和根基,佛陀在圆寂前教导弟子要“以戒为师”,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佛法以“戒”修身,以“定、慧”修心,通过持戒修身,来提升内心的境界。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寤则常欢。——《法句经》【注释】持守戒律之人平安无患,可使身心免除烦恼:夜晚睡眠恬淡安详,一觉醒来常常身心欢喜。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530
编者按:对修行人来说睡眠时间为何越少越好?贪睡的后果有多严重?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佛说五欲为财、色、名、食、睡,也叫五盖,盖是什么?即盖覆,把人的智慧、德能都盖住、障碍住了,是为修行中的五大障碍,所以这五样东西愈淡薄愈好。假如不能克服这些障碍,去掉五种覆盖,修行绝难达到理想境界。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四川尼众佛学院应当观察睡眠过失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颜色憔悴。四者增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体生疮疱。八者不勤修习。九者增长愚痴。十者智慧羸劣。十一者皮肤暗浊。十二者非人不敬。
智慧法语 975
编者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喜欢美好的事物呢?你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美丽?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外表的美丽只是其次,重要的是内在的美。福是有形的幸事,德是无形的心行。真正的美人,最重要的是求心术的端正,有著良好的心行。形貌端正,非为端正。唯心行端正,人所爱敬,上为端正。——《佛说玉耶女经》【注释】身材与容貌端丽,还不能算是端正的女人;只有心性端正、行为正派,令人们敬爱,才是最端丽的女人。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473
编者按:你是一个坚强的人吗?面对恶语你能容忍吗?你曾经说过恶语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千万不可说那些刺伤别人、扰乱人心的话。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你对扑面而来的恶语或是背后的议论都忍耐不了,可想而知别人的感受,更何况说恶语的果报是很可怕的。要常说赞美的语言,道宣律师曾说:“宜出善言,互相赞美,令彼心悦,勇进修道。”炽热诸铁轮,恒旋头顶上。其苦非难忍,倘若说恶语。果报更难忍,永莫说恶语。——《报恩经》【注释】炽热的铁轮恒时在头顶旋转,使自己脑浆飞溅,这样的痛苦不算难忍,说恶语的果报才更为难忍,因此永远也不要说恶语。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455
编者按:你能做到一点儿错误都不犯?如果犯了错误应该怎么办?屡次犯错但不知悔改会有哪些果报?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哪个人都会有过失,每个人难免会犯错。如果我们不忏悔,不知道自己惭愧的话,那我们就会随着轮回的路越走越远。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四十二章经》【注释】人有了过错,如果不忏悔,就会招感罪报,如同河水汇入大海,海水越来越深广。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460
编者按:你相信“知足者常乐”这句话吗?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当你富有或是贫困时应该做些什么?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富有是内心的感受,“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心理上如果不满足,永远都是最贫穷的人。我们学佛,要学会如何管理,有钱时要懂得如何使用;没有的时候也不要计较,这样的人生就是幸福的好人生。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佛遗教三经》【注释】欲望越大,苦恼也就越多。人的生死轮回、疲劳不堪,都是由贪欲而起;人如果能做到将欲望降到最低限度,与世无争,就能做到轻松自在,身心健康。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427
编者按:你知道欲望会带给你什么后果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只是被贪嗔痴慢等欲望烦恼、种种妄想恶业染污障蔽。欲望是人类的天敌,它使我们受尽痛苦,但又不自知,等到幡然醒悟已经后悔晚矣。你知道欲望有多可怕?欲望常被形容为魔鬼,人们经常在它的诱惑下一步步走向深渊,先是浅尝辄止,是你并不厌烦它,反而喜爱它;然后步步深入,使你不满足,没有限期的永远追逐下去,这时你已坠入深渊。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水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佛说四十二章经》【注释】人怀着爱欲之心,不能见道,因为道被爱欲所蒙蔽。就像清澈的水,如果搅拌就变得浑浊,这时就看不到清水了。道如同
智慧法语 508
编者按:你身边的信佛的人多吗?你是不是觉得今生能够听闻佛法是无比幸运的事情?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佛法难遇,人身难得”,在轮回中能够得到人身,来到现在这个世界实属不易。佛陀出现于世本就如昙花一现,我们能正好在佛法住世的这短暂的一瞬中,正好得到万劫难复的人身,还能信入佛法,这是修了多少世的福报,种了多少世的善根,才得已闻得佛法……佛出世难,如优昙花,值佛生信,亦复甚难;佛临涅槃,最后施食,能具足檀,复倍甚难。——《大般涅槃经·寿命品》【注释】佛陀出现于世的机会很难得,就像昙花一现,可遇而不可求;有幸遇到佛陀出现于世,又能生大信心、信受奉行,就更难得;当佛陀示现涅槃时,最后一位给佛陀
智慧法语 567
编者按:人类真能长生不老吗?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怕吗?世间之事又有谁能料到下一秒呢?请看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人生短促,岁月如流,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在人生中也许你会迎来如此漫长的岁月,也许你会在刚刚进入花季就会感觉到生命终点的压迫,死亡无法避免,更无法预测。所以请你珍视生之每一瞬每一刻每一事每一物,珍惜拥有的一切,善待一切,使你的一生充满希望与梦想,有爱,也有恨,有微笑,也有眼泪。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必当有尽,夫盛必有衰,合会有别离,壮年不久停,盛色病所侵,命为死所吞,无有法常者。——《大般涅槃经》【注释】一切众生所处世间,生者都将归于死亡,寿命虽然看似无量,最后总
智慧法语 1,640
编者按:与人交往,你如何判断对方的品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一个人的品德就看他的言行就知道了。你要看他看过什么,听过什么,还反而相对比较难一点,但是要看到他讲什么,他做什么,这就容易多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可随随便便说人短处,或揭露别人的短处。首先要明白,别人的事你知道的不一定可靠,也许还有你不知道的隐衷。你若将自己知道的片面现象贸然宣扬出去,难免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等到真相大白之时,已经是覆水难收了。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燃,能烧一世。恶口炽燃,烧无数世。猛火炽燃,烧世间财。恶口炽燃,烧圣七财。——《大方便佛报恩经》【注释】人生在世,切记祸从口
智慧法语 599
编者按:“人之初,性本善。”你认为是这样的吗?每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心性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长大后就会有种种不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随着岁月的增长,五欲、五毒…种种尘霾污染了自性,我们的自性就像月亮一样,总会被各种烦恼所覆盖,天地并未薄待任何人,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能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请记住,真理和机会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尽管看起来有无穷的差别。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六祖坛经》【注释】人虽然因为居住地分为南方人和北方人,但佛性却没有南方和北方的差别。我这个生长于蛮夷之地的南蛮子,和大和尚您的身体相貌、知识底蕴固然不同,但我们的佛性又
智慧法语 638
编者按:你能够做到不杀生吗?怎样才能得到延长寿命的福报?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人的命长、命短实际上就是一念间的事情,是杀生还是护生?命运的开关就掌握在你自己心里。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命,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人生就平顺得多,夺取他人的性命,就是夺取自己的性命。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佛说业报差别经》【注释】有十种行为,能让众生获得长命的福报
智慧法语 601
编者按:一个人发脾气时和心情愉悦时相貌是否一样?你是否希望每天见到和颜悦色的面孔多一些?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一个人的外貌与他的内心思想密不可分。相由心生,相貌的美丑就是内心思想的外在显现。一个人起嗔恨心,那他面目肯定可憎,一个人起慈悲心,那他外貌肯定和善。一者不瞋,二者施衣,三者爱敬父母,四者尊重贤圣,五者涂饰佛塔,六者扫洒堂宇,七者扫洒僧地,八者扫洒佛塔,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以是十业得端正报。——《佛说业报差别经》【注释】一是不生瞋恨之心;二是施舍衣物;三是爱戴孝敬父母;四是尊敬推重古来圣贤;五是涂抹修饰佛塔;六是打扫寺院殿堂;七是打扫僧人生活场
智慧法语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