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禅:三者养德
- 1,332
声明:博客中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的文章均为博客原创文章,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者对零分博客发布的文章有异议,请来信告知删除、修改,如您有好的建议或者意见也可以来信,谢谢!
声明:博客中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的文章均为博客原创文章,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者对零分博客发布的文章有异议,请来信告知删除、修改,如您有好的建议或者意见也可以来信,谢谢!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你没必要和别人比。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天顺其然,地顺其性,人随其变,一切都是刚刚好。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731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有大愿力,我们就不会懈怠。有大慈悲,我们就不会烦恼。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826
2023年4月19日上午,春日的桐柏山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河南佛教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国全、研究生部教学总监刘元春教授率领河南佛教学院首届研究生班暨江苏佛学院寒山学院台净班学生等50余人,来到白云祖庭太白顶云台禅寺参访,受到桐柏县佛教协会副会长、太白顶云台禅寺监院净茗法师的热情接待。云台禅寺监院净茗法师净茗法师与河南佛教学院研究生部教学总监刘元春教授亲切交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王新友)参访寺院(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王新友)参访团一行在大雄宝殿礼佛并先后参观了云台禅寺的各个殿堂,在祖堂顶礼白云禅系开山华光端德祖师后,于祖堂前合影留念。寺院巡礼期间,净茗法师代表云台禅寺住持清
佛学资讯 1,628
4月17日,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先生一行参观访问大理崇圣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先生一行参观访问大理崇圣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座谈交流(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先生与崇化大和尚亲切交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先生与崇化大和尚亲切交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互赠礼物(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互赠礼物(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秀成)2023年4月17日上午,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
佛学资讯 1,637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交友之道在于“淡”,读书之诀在于“明”,止谤之方在于“聋”,改过之要在于“悔”。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478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来时一个人,去时一个人,有何放不下。放下不是放过别人,而是放过自己,解脱自己的心。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043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子轩眼睛很小,可以看遍世界。鼻孔很小,却嗅着虚空的世界。每一个小小细胞,都助长了生命的生存。因此,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任何一“小”步,都是人间前途的一大步。“小”,蕴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903
编者按:你认为羞耻之心、惭愧之心重要吗?我们为什么要有羞耻心和惭愧心?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知道羞耻惭愧,说明心中还有原则和良知,说明还有一份自省,说明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有一份诚实。社会是个大染缸,要始终保持羞耻惭愧之心并不容易,中国有句老话:“知耻而后勇”,保有羞耻与惭愧,你的人生之路一定踏的实、走得稳。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佛遗教经》【注释】做了错事感到有愧,才能够改恶从善。如果做了错事不感到有愧,就与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071
编者按:你杀生吗?你是否认为那些杀业深重的人必下地狱?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玄素禅师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样的人佛性都是平等的。无论你以前的业报是怎样的,只要诚心悔过,一心向佛,仍然可以成佛。 佛性平等,贤愚一致(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鹤林玄素禅师居京口鹤林寺,尝一日,有屠者礼谒,愿就所居办供,师欣然而往,众皆讶之。师曰:“佛性平等,贤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复何差别之有?”——《景德传灯录》 【注释】玄素禅师住锡在京口鹤林寺,有一天,一个屠夫前来拜访,愿意在他的家里办素斋供养玄素禅师,玄素禅师欣然而从之。众人对此感到惊讶。禅师却认为:“佛性平等,贤人和愚者都是一样。凡是可以超
智慧法语 2,854
编者按:你是否恨过一个人?是否有人刻骨铭心的恨着你?如何化解怨恨呢?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化解怨恨的办法只有一个,否则你恨我,我恨你,只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感情越来越恶劣。中国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非以恨止恨,唯无恨止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究善法师) 非以恨止恨,唯无恨止恨。——《法句经之双品》 【注释】不能用怨恨来阻止怨恨,只有不怨恨他人,才能使他人不怨恨自己。 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915
编者按:你畏惧死亡吗?你想求得长生不老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王梵志(?-670),原名梵天,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唐初僧人,擅长俚语作诗,语言浅俗有趣,诗风别具一格。他把坟墓比作馒头,把众生比作馅草,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冷酷的现实,人无法逃脱死亡,不要热衷于功名利禄、妄求长生不老。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诗集》 【注释】城外那些一个个像馒头的土堆,“馅”就生活在城里,一人一个土馒头,不要嫌弃这些土馒头啊。 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131
编者按: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认为学佛最重要的是多听讲经、多看佛经?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不在“悟”与“修”方面下功夫,只搬弄书本中的文句,就不会有收获。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 【注释】书看得再多,掌握的知识再多,若不修行就是一片空白,就像饿了就要吃饭,只靠说是不能饱的。 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702
零分杂记是一个个人博客,分享建站知识,手机网络资源,个人随笔,知识分享,软件硬件使用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