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佛陀
  3. » 第6页
共 70 篇

什么是“世界”?“大千世界”有多大?一键打开佛教世界观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世界”一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佛教。而 佛教经典中,又常提到一个词语——“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是什么?与“世界”概念相同吗? “大千世界”又有多大呢?想要弄清楚这些,首先就要了解一个问题——什么是“世界”。《楞严经》卷四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世”为迁流,属于时间的范畴。时间如流水般,处于不断迁流延续中,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再到未来,故称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而“界”则是对于方位的界定,属于空间的范畴。佛教对空间有六方和十方之说。六方指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经典中说,以须弥山为中心
佛学常识 2,664

千手观音、准提菩萨傻傻分不清楚?快戳进来一键了解

提到“千手千眼”,大家自然会想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然而,除了千手观音之外,准提菩萨也常以千手千眼的形象示现化身。有些佛弟子见到准提菩萨像后,往往误以为是千手观音。今天,借由准提菩萨圣诞吉日,我们就来区分一下,他们的不同之处。山东博山正觉寺观音殿三十二臂准提观音江西庐山东林寺祖庭千手观音像准提菩萨是谁?准提菩萨,“准提”意为清净,是观世音菩萨清净心的具现。我国禅宗将准提菩萨列入观音部,称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中记载,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思惟观察,愍念未来诸众生的缘故,而宣说“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在藏传佛教中,称准提菩萨为准提佛母,是三世诸佛之母,具
佛学常识 793

从“三衣”到“罗汉褂”,中国僧人的衣着经历了什么?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子轩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因地域文化的不同,我国僧众与印度僧众在着装上也有着很大差异,僧衣可以说是出家僧人的一特殊标志,亦在表相上与在家居士区别开来。僧衣的最初形态在佛教最初,佛陀并没有为比丘制定统一的着装要求,比丘们的着装和外道也并没有什么区别。据《十诵律》载,佛在王舍城,瓶沙王误认比丘,以此事向佛请益,希望佛能将比丘的着装统一起来。于是佛陀告诉阿难,当依稻田的样子为比丘制作衣服令蓄。亦称福田衣。且规定不得用绫罗绸缎等作衣,不成受持。亦不得以五大正色青黄赤白黑等纯色制衣,违者如法治。从制三衣的因缘上看,三衣的作用只是用作在相上的区分,并没有其它特殊的含义。佛法从东
佛学常识 2,740

结夏安居!出家人的“夏令营”,其中意义非同寻常

每年农历四月十六日起,众多汉传寺院就会开始结夏安居。它作为丛林的一大重要事宜,其中意义非同寻常。本文带您深入了解安居的缘起、意义等,愿您也能心安神定,清凉自在地度过炎炎夏日。什么是结夏安居安居,意译为雨期,又称雨安居、结夏、坐夏等。安,即是形心摄静;居,为要期在住;安居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静心修习,以求证悟。在佛陀的故乡印度,夏季雨期达三个月之久,为防雨季时间比丘外出可能会踩杀地面之虫类及草树之新芽,佛陀规定此三个月中,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并致力修行,此为安居。大乘经典中所结集的言教,大都是佛陀在结夏安居时讲述的修行法门及宇宙人生的真理,众多僧人也会在此期间精进修为。所以,结夏安居也被认为
佛学常识 1,157

如来佛祖和释迦牟尼是一个人吗?佛教知识十答问,这些问题你应该了解

相信许多朋友在生活中会经常被人提问,如“皈依就是出家吗?”“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同一个吗?”之类的问题,有时一两句话还真讲不清楚……本篇文章整理了十条佛教基本知识答问,建议收藏,在需要时发给身边的“好奇宝宝”。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妙传什么是佛教?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mma)。佛是真实存在的人吗?是的。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义是“觉者”或“智者”。释迦牟尼佛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
佛学常识 1,957

没有“烟戒”佛弟子就可以抽烟吗?看看佛门祖师怎么说

在现代社会,有一种物品与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无论是在医院、宾馆、影院,还是在车站码头、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乃至公共厕所,你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闪着点点火光,冒着丝丝青烟,含着近千种有害物质,扑向你的面庞,钻入你的心肺,常常使人无法回避,无法抗拒。无论是主动吸收还是被动吸入,均易染患肺癌、喉癌等十余种致命的疾病,以至一些学者称之为“白色瘟疫”。它就是商店、小摊上随处可见到的消费品——香烟。关于佛教对吸烟的看法,让我们共同了解。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孟和德力根佛门有“烟戒”吗?戒律,是佛陀根据弘法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教义的情形,为利修行、方便教化而制定的准则。而烟草是在佛陀涅槃两
佛学常识 3,327

扫地还能有功德?是的!带你了解“扫地僧”的大智慧

小时候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都知道,天下所有的高手中,少林寺的扫地僧是最厉害的高手,引得许多人对寺院中扫地僧充满向往,万一现实中也有那样的高手呢?但回归现实生活在很多人眼里,“扫地”却是很不起眼的小事,甚至有的在家人认为,这类琐事挤占了自己的修行时间,做起来很不情愿。但其实人生处处是修行,扫地也能扫出了不起的功德。“扫地”也是种修行人们常说,学佛、诵经、行善皆有功德,因此要常怀虔诚的心去精进、去修行。日常生活,闲时饮茶学禅倒也不失其趣,到了忙时,每日行色匆匆,而家中依然琐事一堆需要兼顾,可算是难倒不少信众。许多人说,照料家中琐事,是自己学佛精进路上的阻碍,让自己每日所剩不多的自我时间“惨遭”挤
佛学常识 2,068

来,见识一下佛门洗浴文化!想不到佛对洗澡这件事如此重视

佛陀的形象总是给人以庄严威仪的感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会觉得佛陀是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神符号。但其实,佛陀也是有情有义并且懂生活的,在追随佛陀的路上,佛法引领我们走向正途,在日常生活中,他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佛经中记载佛陀曾亲自为生病的比丘洗浴,因为洗澡能除七种病,得七种福。这是谁说的?且往下看。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妙传洗澡能除七种病,得七种福用油脂涂身,是古印度医治风病的主要疗法。而洗浴可以除风病,除湿痹,除寒冰,除垢秽,四大安隐无病,身体轻便,因此一直为佛家所提倡。《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将其概括为除七病,得七福报: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报。
佛学常识 2,388

经典中容易念错的12个字,你能念对几个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学文化博大精深,经典众多。在我们读诵经典时,难免会出现念错字的情况。今天,小编为您整理经典中常念错的12个字,看看你中招了吗?图片来源:十愿百科 摄影:本智法师1、南无这两个字最为常见,经常出现在各种佛及菩萨的名号之前。如: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等。它们是梵文的音译,表示对佛及菩萨的尊敬或皈依,佛经中读为“nā mó”,而不读“nán wú”。2、摩诃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在一些佛、菩萨的名号之前,其意译为“大”。如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就是指“大迦叶”。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经典《摩诃止观》,汉语就是“大止观”。其中的“诃”字不读
佛学常识 560

僧人住的地方为何叫“寺院”?佛教“道场”这些称谓必须get

中国的风景名胜之中,名刹古寺不在少数。不管你是否信佛,对中国古寺有些常识性的了解,游玩时便可多出许多意趣,今日我们就来了解”寺“的称谓演变。佛教僧尼修行弘法的地方,通称为“寺院”;禅宗则称为“丛林”。“寺”原为我国古代官方接待四方宾客的官署,如鸿胪寺、太常寺等。东汉永平年间(58—75年),西域僧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来到中原,初时便是招待他们住在鸿胪寺,后来汉明帝敕旨兴建白马寺,明令该寺为迦叶摩腾与竺法兰的安居处所,后代僧尼的住所因此通称为“寺”。所谓“院”者,原亦指官舍,后因唐高宗敕建大慈恩寺作译经院,于是成为佛教建筑物称“院”的滥觞。“院”一般均较侧重文教事业,如讲经院、译经院等。大慈恩寺是
佛学常识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