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禅:照顾好每一天
- 602
声明:博客中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的文章均为博客原创文章,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者对零分博客发布的文章有异议,请来信告知删除、修改,如您有好的建议或者意见也可以来信,谢谢!
声明:博客中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的文章均为博客原创文章,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者对零分博客发布的文章有异议,请来信告知删除、修改,如您有好的建议或者意见也可以来信,谢谢!
海山长老(1928-2013),寂静法师之师。“恩师一生历经风雨,屡遭磨难,但终不舍佛法,戒行高洁,如劲松傲霜雪而弥坚,若清莲出淤泥而更洁,深受万众景仰。如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程度令人惊叹!这些都是我亲自见证,加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对我的影响之巨大,足以构造我未来全新的观念和世界!”这是寂静法师于海山长老圆寂之时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着师徒至深的情谊,今逢长老圆寂十周年,寂静法师再次提笔忆念恩师,让我们随着寂静法师的笔,走进这段光阴、这段故事。文/寂静法师恩师的行持亲临极乐世界恩师1928年农历二月初八出生于四川西充县碾垭乡,15岁出家。圆寂于2013年农历三月十五。1949年,恩师放
佛学资讯 3,276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如果我们可以全然接纳自己,就不会想要去改变别人。当我们对他人评头论足的时候,我们讨厌或反对的,其实是对方的言行和观点,所折射出来的我们对自身某些部分的不接纳。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855
编者按:做事能够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是运气好还是因为认真、努力?你身边是否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世间万事最怕认真二字,只要专心致志,一门深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有可能获得最高成就。欲求若有为求无上菩提,于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如来不思议境界经》【注释】欲求出离成就佛果的修行人,如果能于佛所开示的任一法门精进不退专心修习,则菩提可得。一门深入,精进不舍,无不成就。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512
编者按:每个人是否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为什么呢?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因果循环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自然,种好因得善果,种恶因受报应,因果从来不会欺骗你。譬如种谷,随种而生。种善得福,种恶获殃。未有不种而获果实。——《佛说坚意经》【注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行善业则得善报,行恶业则得恶报,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世间因果无非自作自受。从因入手方能成就菩提。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445
编者按:你能降服你的心吗?你能做到制心一处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制心”首先要“降服其心”,把心用在专一的地方,什么事情不能办到?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佛遗教经》【注释】放纵自心,不加防范,则一切善事不能成就,若能置心一处,则无事不能成办。能防心者,方能远罪,善用心者,方可成就。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486
佛陀的形象总是给人以庄严威仪的感受,在追随佛陀的路上,佛法引领我们走向正途,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会觉得佛陀是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神符号。但其实,佛陀也是有情有义懂生活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秘佛陀的日常生活。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文/明真法师在日常物质生活方面,佛陀是极端主张朴质、节省的。衣如约衣说,佛陀就是主张穿“粪扫衣”的。(大乘义章卷十五说“粪扫衣者,所谓火烧、牛嚼、鼠啮、死人衣等,……弃之巷野,事同粪扫,名粪扫衣。行者取之,浣洗缝治,用以供身。”——这是说一般居民将视同粪屑扫出去了而倾弃在巷野的破烂布条,比丘拣取出来,加以浣洗,缝治为衣;就叫粪扫衣。)食再约食说,佛陀主张“
佛学常识 2,592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一滴水便可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滴沙便可看出整个世界,一件小事便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好的人品,是一生的财富。能得真心,是一生的幸运。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642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你没必要和别人比。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天顺其然,地顺其性,人随其变,一切都是刚刚好。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735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活得太刻意,念头太多,烦恼就会无穷无尽。与其时时刻刻活在烦恼之中,不如在当下的这一片刻清心,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计较,只是单纯地活着,单纯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850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人生什么最有价值?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883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月亮不一定要圆满,残缺也是一种美;人生不一定要拥有,享有也是一份福。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572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十愿工作,是滋养一个人的养分,故人不可不工作。工作与休息要互相调理,在工作中不感觉到辛苦。在休息时,培养随时都可以再工作的活力,就能做到“人忙心不忙”的安然态度。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473
零分杂记是一个个人博客,分享建站知识,手机网络资源,个人随笔,知识分享,软件硬件使用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