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禅:心量放宽
- 613
声明:博客中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的文章均为博客原创文章,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者对零分博客发布的文章有异议,请来信告知删除、修改,如您有好的建议或者意见也可以来信,谢谢!
声明:博客中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的文章均为博客原创文章,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者对零分博客发布的文章有异议,请来信告知删除、修改,如您有好的建议或者意见也可以来信,谢谢!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轩仔胸怀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宽。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见地有多高,境界就有多高。眼光有多远,梦想就有多远。智慧有多圆,人生就有多圆。慈悲有多广,缘分就有多广。所以胸怀心量、见地眼光、智慧慈悲,才是人生的尺寸。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3,658
编者按:你能做到随时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作为学佛人,要注意自己观察自己,要多看自己有哪些过失。只有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缺点,才会在对治中有的放矢。然而很多的人偏偏看不到自己的过患,却把心思用在观察别人的缺点和问题上。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佛说四十二章经》【注释】如果人有许多过错,而他自己不觉悟,不悔过自新,这就顿然失去了改过之心,那么罪业就会向他奔来,就好像河水流向大海一样,越积越深越大。如果人有过错,能自己知道错了,从而自己改正解脱,能改恶行善,那么,
智慧法语 2,360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及知见上的疑难和困扰等问题,否则不但无法得益,相反地很可能受害。特别是修行禅定,精进勇猛的话,会有种种的禅病和魔障发生,那就是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反常变化。所以,初学的人,不宜单独修行。集体修行,纵然没有明师指导,尚有其他同修的彼此照顾,互相纠正,只要知见正确,不会发生太大问题。再说,个人修行很容易成为冷热不均,忽而勇猛精进,忽而懈怠放逸,乃因为无人约
佛学常识 751
编者按:学佛想要有所成就,必须具备五缘。分别是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近善知识。其中,“近善知识”尤其重要。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何谓是善知识,怎样判断,清代高僧省庵大师“8个字”教你明辨。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1、正心既不向外攀缘,不为名闻利养,不贪图现世五欲,又不求未来的果报,念念返照回光,做自心的工夫,以无上正等正觉的思想为标准。如是发心,方名为正。2、真为了上求佛道,勤修戒定慧,下化众生,发勇猛精进的菩提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以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为众生服务,又用无有疲倦的精神。知佛道难行,众生难度,总不退失菩提心,这个才是真实心。3、大心
佛学常识 1,054
编者按:你有烦恼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烦恼是个奇怪的东西,你越是抗拒它,它就滋长地越快,长此以往,你就被烦恼绑架了。其实,烦恼即菩提,当你接受和洞察烦恼空性本质的时候,烦恼就是觉醒的助缘,而不是障碍了。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清广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 《维摩诘经》【注释】由此应该了解,一切烦恼都是成佛的种子。就像不下到大海最深处,就不会获得无价的宝珠一样。如果不能深入到烦恼的大海中去,也不可能证得一切智慧。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567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愿一个人是不是能做大事,心量很重要,能力反倒不是最重要的。心量大,会吸引有能力的人。心量打开才能成就一番伟业,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人。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815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你没必要和别人比。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天顺其然,地顺其性,人随其变,一切都是刚刚好。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731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活得太刻意,念头太多,烦恼就会无穷无尽。与其时时刻刻活在烦恼之中,不如在当下的这一片刻清心,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计较,只是单纯地活着,单纯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848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人生什么最有价值?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878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月亮不一定要圆满,残缺也是一种美;人生不一定要拥有,享有也是一份福。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569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十愿工作,是滋养一个人的养分,故人不可不工作。工作与休息要互相调理,在工作中不感觉到辛苦。在休息时,培养随时都可以再工作的活力,就能做到“人忙心不忙”的安然态度。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467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闫秀勇吃饭时,胸中不存忧愁;睡觉时,心头没有思虑。做任何一件事情,全心投入去做,不为多余的细枝末节,得失对错而烦恼,这就是活在当下的态度。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890
零分杂记是一个个人博客,分享建站知识,手机网络资源,个人随笔,知识分享,软件硬件使用心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