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智慧法语
  3. » 第22页
共 374 篇

一日禅:不染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慧海人最大的问题是执念和贪婪。执念愈深,人就越苦。越是贪婪,越难自拔。心是容不得有尘,心有尘就有杂念,难以清净做事,干净做人。心若不染,洁净自清。心清则明,心浊则暗。人没了贪婪,就不会犯错或少犯错,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433

智慧法语:如何变得英俊潇洒?

编者按:一个人发脾气时和心情愉悦时相貌是否一样?你是否希望每天见到和颜悦色的面孔多一些?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一个人的外貌与他的内心思想密不可分。相由心生,相貌的美丑就是内心思想的外在显现。一个人起嗔恨心,那他面目肯定可憎,一个人起慈悲心,那他外貌肯定和善。一者不瞋,二者施衣,三者爱敬父母,四者尊重贤圣,五者涂饰佛塔,六者扫洒堂宇,七者扫洒僧地,八者扫洒佛塔,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以是十业得端正报。——《佛说业报差别经》【注释】一是不生瞋恨之心;二是施舍衣物;三是爱戴孝敬父母;四是尊敬推重古来圣贤;五是涂抹修饰佛塔;六是打扫寺院殿堂;七是打扫僧人生活场
智慧法语 393

智慧法语:我被人千刀万剐也毫无怨言

编者按:今天你“忍”了吗?怎样才算“忍辱”?为什么无法“忍”?你见识过佛陀的忍辱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有一分自我,多一分执着。自然就看不破、放不下,这个“我相”很坑人啊!所谓忍辱,包括了人世间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烦恼,忍到没有忍的观念,没有忍的心理,忍到无所忍,自然而清净,这才是忍辱到达波罗密成就的程度。我们这个身体是属于我们暂时所有,是暂时附属于我,并不是我真正永远的占有,因为此身本来不是我。要把这个道理,不仅理解清楚,还要实际上证到,才信心清净,才有希望证得般若实相,这是真正的功夫。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
智慧法语 314

智慧法语:不必剃度也能出家

编者按:出家是学佛的必经之路吗?在家学佛可以取得与出家师父一样的成就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大家不要很狭义地去定义和理解“出家”,不能仅仅只看表面——没有头发就是出家人,也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有生活中出现一些问题才会出家。如果你是真心学佛,虽然没有剃度,心是出家的,应该是永远出家,永远不离开,你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的心。心真出家了,发大乘心,立大愿,这一生一定要求得菩提,大彻大悟,就是出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维摩诘所说经》【注释】有长者子问维摩诘大士,如果父母不许子女不得随意出家,这又如何解决?维摩诘大士说,只要你们发起求证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就相
智慧法语 325

智慧法语:心中无事 佛祖也是冤家

编者按:你还在为过去或将来的事情担心或烦恼吗?今天你是怎样修行的?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人生中真正的要务就是生活本身。只是众生不晓,穷年放心外逐,生活在生活中却向外找生活,把人生建立在外物上,而把自己内在的生命挖空。我们应专注于当下的生活,绝不将明天的重担放入心中。先圣教人,只要尽却今时。能尽今时,更有何事。若得心中无事,佛祖犹是冤家,一切世事自然冷淡,方始那边相应。——芙蓉道楷禅师法语【注释】古代圣贤教诲世人,只是要人了断当下杂念;能够了断当下杂念,那还有什么事让人执著、恋恋不舍?如果心中无事、了无挂碍,那么佛祖也是冤家,一切世事自然而然都能淡然处之,这样才能有大成就,得大解脱。
智慧法语 424

智慧法语:贪财的人,都有哪些具体表现 ?

编者按:出家人的生活很神秘吗?你参加过禅修营或其他体验寺院生活的活动吗?出家人的生活与你想象的一样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身处这个信息交换异常发达的时代,出家人的生活早已不那么神秘了。为什么出家?出家是为学佛,是为证悟佛道,但在学佛证道之前,先要学会修身。佛陀在圆寂前教导弟子要“以戒为师”,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要以“戒”修身,明代莲池大师对如何修身提出十条要求,堪称修身十大准则。其实,何止是出家人,常人也应深切体悟、如实践履,真能做到这些要求,就能成为一位君子,也为学佛打下根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好积财帛,悭吝不施,置产收息,放债取利:皆名贪财。广造房屋,丰富饮
智慧法语 374

智慧法语:放生有三大忌讳 你知道吗?

编者按:你参加过放生活动吗?为什么要放生?放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如果放生走了样,不但没有功德,还有罪过。放生本义是在看到生命要被屠杀,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出钱赎买并将其放归自然的解救举动。这样不只护生,也对那里的生态环境有好处。这种行为不限时间、地点、场合随缘而起。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十方善信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印光法师文钞》【注释】应当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须阻止他人吃肉?为了实现放生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印光大师认为,买来货物放生就像布施一样,必须妥善安排
智慧法语 422

智慧法语:佛和凡夫俗子的本质区别

编者按:你在努力修行吗?你知道佛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吗?究竟凡夫与佛的差别在哪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印光大师为我们揭示了真相:从心体和佛性上讲,我们与佛别无二致,区别就在于迷悟之间。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体不变故,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居尘不染,离垢不净,在生死而不受轮回,证涅槃而不属寂灭,无象而为万象之主,非法而为诸法之宗,从本以来,常自如如,了无凡圣生佛之异。悟之名贤,证之名圣,若但具而未悟,则虽有性德,了无修德,只为六道轮回之凡夫而已。——《印光法师文钞》【注释】《心经》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三句,所谓“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究竟是指什么,一般人可能不容易
智慧法语 513

智慧法语:《法华经》之不可思议处

编者按:你听说过“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的说法吗?《楞严》如何让人开悟?《法华》如何让人成佛?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熟悉佛教文化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众生皆有佛性,也可以理解为众生皆可成佛。因为佛性人人具足,只因无明障蔽,不见自性而已。我们应该明白,只要用心持诵《法华》,遵循佛陀教诲,亿万劫后你也可以成佛。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法华经》【注释】如来涅槃之后,如果有人听到《妙法莲华经》甚至只是经中的一个偈颂、一句经文,或者生起一个念头欢喜信奉,我都会为他们授记,他们都会证得
智慧法语 535

智慧法语:末法时代首选净土法门

编者按:你是否觉得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就会日渐衰落?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信息革命的大潮席卷世界,人们已经忘记了内心修习之道,转而追逐外部的快乐与刺激。你想吃饭吗?就必须给我老实干活,你想消费,物价又会刺激你去拼命赚钱,科技与金钱代替了一切,科技变成了救世主,钱能买到一切……现在还能够靠自力得到清净心吗?还好,阿弥陀佛在无量劫就知道我们末法凡夫的毛病,特别设立了这个持名往生净土的方法,只要我们信愿行一门坚定,就可解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则莫
智慧法语 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