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智慧法语
  3. » 第23页
共 374 篇

智慧法语:恭恭敬敬拜佛可以获得十种功德

编者按:你知道拜佛的真实内涵吗?你身边是否有人对你拜佛提出质疑?当这种情况发生你应该如何对他说?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拜佛就是拜自己,拜自心。只要你心无杂念,虔诚礼拜,自然就会得到无量功德。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菩提子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诸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得妙色好声;二者有所发吐言辞人皆信伏;三者堂堂处众无畏;四者天人世间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佛说业报差别经》【注释】如果有众生恭恭敬敬地顶礼佛陀、佛塔、寺庙,可以获得十种功德。一、得妙色身:生生世世获
智慧法语 531

一日禅:远离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远离让你不开心的事,好好生活。努力提升自己,好运一定与你撞个满怀。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596

一日禅: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小土心态好坏,决定了生活状态。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头的恶念,放下那些无谓的执着和顽固的贪婪,放下心来,感受着世界带来的美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402

一日禅:人生底色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慧海追求生命的圆满,但不放纵欲望。看透人生的终极悲剧,但不悲观失落。在淡泊中坚守,在繁华时清醒。以淡然为底色,成就生命的华章。在如梦的人生中,潇洒处世。在生命终点处,回望前尘,亦觉人生无憾,从而不悔恨、不悲伤。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460

一日禅:独立于世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慧海人生在世,有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但有时也应虚怀若谷,有如龙退缩,虎低头。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高下相倾,进退有据,才能独立于世。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441

一日禅:本心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慧海如果一个人在面对世事变幻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自寻烦恼,不没事找事,不自作聪明,心中有一只不动莲花,只等花苞绽放,一个快乐圆满的人生就很容易获得。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623

智慧法语:施舍饿鬼也有福报

编者按:你布施过吗?你曾向谁布施?你能想象得到相饿鬼如法的布施,也能给自己带来福德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只要你有慈悲心,心无杂念的布施,无论布施的对象是谁,都会有福报的。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闫秀勇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常以此密言及四如来名号。加持食施饿鬼。便能具足无量福德。寿命延长。增益色力。善根具足。——《救拔焰口经》【注释】佛弟子如果能以咒语及如来名号加持食物,并将这些食物施舍饿鬼,就能获得无量福德,同时可以延年益寿,让自己容颜更端庄殊胜,而且具足所有善根。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304

智慧法语:佛法就在心中 修行就如家务事

编者按:佛在哪里?他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里。众生皆有佛性,你不反对吧?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佛不是万能的上帝,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善人,只要心中有佛,便处处是佛。你行善时你就是佛,别人行善时,别人也是佛。只要心中有佛,人人都是佛,处处都有佛,所以人人皆可自度。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菩提子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二门,原是一法。从无可分,亦无可合,随机得益,随益立名。上根一闻,顿了自心,圆修道品,即名为宗。中下闻之,进修道品,渐悟真理,即名为教。……既见本来面目,然后看经修行,方知一大藏教皆是自己家里话,六度万行皆是自己家里事。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非目则无由见道,
智慧法语 2,281

智慧法语:及时从烦恼中抽离是一种智慧

编者按:你是否会一直沉浸在烦恼中无法自拔?你是否时常提醒自己要从烦恼中抽离?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首先要认识烦恼,认识烦恼和认识我执一样,它一生起来,你就要认识它,然后用智慧去转化去对治,你将会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清广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长。若常烦恼。烦恼滋多。——《涅槃经》【注释】如果,一个人经常在愁苦中,他的愁苦就会增长,如同一个爱睡觉的人经常困乏一样。人经常烦恼,烦恼也会增长。所以,幸福快乐源于自己的内心。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055

智慧法语:智者懂得摆脱欲望的支配

编者按:人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满足太少。人生的修行,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学会控制欲望。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真正的智者,应该学会适当地修剪自己的欲望,不让那些不必要的贪念支配你的生活,耗尽生命的能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清广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注释】欲望过多是痛苦的,人生在世许多痛苦都是因贪欲而起的。相反,如果欲望少,身心则常得自在。因为有欲望,人心不足,在对外物的不断索取中,生起诸多苦痛,智者少欲无求,所以身心自在。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