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第119页
共 2,526 篇

佛经里是总是提到“无我”,到底什么意思呢?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闫秀勇“离有情义”、“依他起义”和“无动作义”,都是说明无我的道理的。“有情”的巴厘语是“萨埵”,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做有情。婆罗门教和其他各派主张一切有情都有一个常住的(固定不变地存在的)、起主宰作用的自我(意义与“灵魂”相当)。缘起论则认为所谓“有情”,无非是种种物质和精神的要素的聚合体。从身体的组织来说,有情是由于“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六种元素)所构成的,依借前五大而有身体的机关及其作用—地为骨肉,水为血液,火为暖气,风为呼吸,空为种种的空隙;依借后一大(识)而表现种种的精神活动。再从心理的要素来说,有情的组织分为“色、受、想、行、识”五蕴。蕴就
佛学常识 1,776

来!了解一下真正的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四尊天神,位于第一重天,故而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四大天王也相应地供奉在寺院的第一重殿“天王殿”,你知道如何区分他们吗?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普陀寺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佛教中的一切形象,皆包含有深刻的教化艺术,四大天王也不例外。根据佛教经典,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普陀寺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体形高大,头戴武冠,扬眉怒目,双目圆睁,身披铠甲,颜色不一,各执宝器,凶猛威武,气势威严,威风凛凛,神形兼备。他们的职责是护持佛法,经过时仰望,会感受到强烈的凛然正气,足令恶者
佛学常识 1,737

智慧法语:不贪才能悟道

编者按:谁不爱钱财?谁不爱名利?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学佛以后,就应当看淡一点儿。儒家说“无欲则刚”,佛教也讲要断除欲望,“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假使到了无求的话,他的品德就提高了,可以超然物外,人家也会尊重他,自己也不会有烦恼与痛苦了。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佛说四十二章经》【注释】出家的沙门,只要断绝贪欲,认识自己的本性,领会最深的佛理,了悟无为无不为的佛法,内心不贪恋妄念,身外没有什么贪求,心境不执着在修道上,而实际却处处在奉行佛道,不要做恶事,造恶业
智慧法语 2,796

智慧法语:自作自受 报应早晚会来

编者按:你相信善有善报吗?我做了这么多的善事,为什么还是麻烦不断?你是否有这样的疑惑?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因果不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要时间上成熟,不是一下子可以看出来的。比如一粒种子种在地上,微小不可见,几百年、几千年以后,仰头一看,好伟大的树啊!人们都只看到树的长大,只看到种树的结果,并不在意那颗微小的种子。所以布施的果报,要等待时节因缘。如是施报,不离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尽,不得施报。——《毗耶娑问经》【注释】一切行为的果报,都会落到施主自己身上。但因缘不成熟、命运的车轮还没有转到尽头,就不会得到果报。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556

智慧法语:放纵无度犹如火场自焚

编者按:你是否曾在生活、工作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你是否觉得偶尔放逸一下没什么关系?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放纵一下自己确实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但轻松之后就需自我反省,是否过度的放逸了,须知“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你的言行都有因果,都有业力在记录着。比丘谨慎乐,放逸多忧愆。变诤小致大,积恶入火焚。——《法句经》【注释】比丘面对快乐十分谨慎,放纵之人多生忧愁与过失;致使诤讼由小变大,犹如积恶成报如入火场自焚。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607

智慧法语:忏悔就能消除罪业

编者按:什么是业障?业障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消除业障呢?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业障就是罪业,是你修行中的障碍,业障都是由妄想而生。若要消除业障,那就要先降伏自心中的无明、妄想,用忏悔消除业障。起了心、动了念,当下觉察照破,不使妄想再生。真正忏悔业障,不但要发一个惭愧心、勇猛心,还要具足大愿心,总之,一颗坚强的心是你成就大智慧所必不可少的。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观普贤行法经》【注释】一切业障都是由妄想产生的,若要消除业障,就要做到真心去忏悔,契悟中道实相,了达一切罪业本自空寂,如此必能消除一切罪业。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634

智慧法语:饮酒放纵会下地狱

编者按:你持五戒吗?五戒中为什么要设置酒戒?喝酒对佛子来说有什么伤害?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酒是罪之媒,对于精进修佛的你来说,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管好自己,以前嗜酒那么现在就戒掉,以前就不喝酒那么请保持这一良好习惯。酒致失志,为放逸行。后堕恶道,无修不真。——《法句经》【注释】饮酒易使心志丧失,做出各种放纵之行。随后即便堕入恶道,没有修行决难进入真如之境。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576

一日禅:知足的快乐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慧海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调节。可以从纷纭世事中解放出来,独享个人妙趣融融的空间。对内发现自己内心的快乐因素,对外发现人间真爱与秀美自然,把烦恼与压力抛到九霄云外。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739

一日禅:止息烦恼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慧海说话前,把即将出口的语流在心中过滤一遍,滤掉其中的抱怨、指责、谩骂。做事时,专心于眼前每个细节,自会收获一份心灵的踏实。想问题时,不执著于过去或未到来的烦恼,认真活在每一刻,止息烦恼和痛苦。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561

一日禅:一花一世界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慧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能够在岁月的枯荣中,体会生命的短促、人世的无常。自然界一草一木的凋零与成长,都是对我们最直接的提醒。它教育我们,怀平常心看淡尘世喧嚣。也敦促我们,怀感恩心珍惜生命的一切馈赠。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