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
  2. 标签:智慧法语
  3. » 第7页
共 109 篇

智慧法语:佛法就在心中 修行就如家务事

编者按:佛在哪里?他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里。众生皆有佛性,你不反对吧?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佛不是万能的上帝,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善人,只要心中有佛,便处处是佛。你行善时你就是佛,别人行善时,别人也是佛。只要心中有佛,人人都是佛,处处都有佛,所以人人皆可自度。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菩提子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二门,原是一法。从无可分,亦无可合,随机得益,随益立名。上根一闻,顿了自心,圆修道品,即名为宗。中下闻之,进修道品,渐悟真理,即名为教。……既见本来面目,然后看经修行,方知一大藏教皆是自己家里话,六度万行皆是自己家里事。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非目则无由见道,
智慧法语 2,121

智慧法语:及时从烦恼中抽离是一种智慧

编者按:你是否会一直沉浸在烦恼中无法自拔?你是否时常提醒自己要从烦恼中抽离?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首先要认识烦恼,认识烦恼和认识我执一样,它一生起来,你就要认识它,然后用智慧去转化去对治,你将会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清广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长。若常烦恼。烦恼滋多。——《涅槃经》【注释】如果,一个人经常在愁苦中,他的愁苦就会增长,如同一个爱睡觉的人经常困乏一样。人经常烦恼,烦恼也会增长。所以,幸福快乐源于自己的内心。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017

智慧法语:智者懂得摆脱欲望的支配

编者按:人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满足太少。人生的修行,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学会控制欲望。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真正的智者,应该学会适当地修剪自己的欲望,不让那些不必要的贪念支配你的生活,耗尽生命的能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清广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注释】欲望过多是痛苦的,人生在世许多痛苦都是因贪欲而起的。相反,如果欲望少,身心则常得自在。因为有欲望,人心不足,在对外物的不断索取中,生起诸多苦痛,智者少欲无求,所以身心自在。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122

智慧法语:人身为何是“臭皮囊”?

编者按:你平时如何对待你的身体?为何应时刻保持着对身体的觉知?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所谓“病时方知身是苦,健时多被五欲迷”,人总误以为对自己的身体持有所有权,因此经常挥霍、滥用身体,殊不知当使用权限一到,肉身终将走向腐朽,因此对于身体,要保持着警觉,看清楚它的真相,才能走出无欺究竟的解脱之路。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坤 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维摩诘经》【注释】我们的血肉之躯,是不会永恒存在、恒久不变的,这个身躯也不会一直健康强壮、始终有力,也并非坚固不摧,它是很快就会面临腐朽命运的东西,因此万万不可对这副身躯持有坚定的信赖和信心。来源:
智慧法语 2,110

智慧法语: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 功德无量无边

编者按:为什么任何地方只要有求救的声音,观世音菩萨都能听到?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能得到哪些福德?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观世音菩萨是修耳根圆通而得道,而为了救度众生,又化身无量无数的分身。因此,观世音菩萨的神通之力难以估量,连释迦牟尼佛都要赞叹不已。众生只要一心称名,就能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之利。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法华经》【注释】如果有百千万亿难以计数的众生,受到种种苦恼,在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后,能够一心一意称呼菩萨之名,观世音菩萨会立刻观察这声音的出处,前往救度而让他获得
智慧法语 2,120

智慧法语:修行的关键在于起心动念

编者按:是什么驱使众生在六道中轮回?为何说“心能造业”、“心能转业”?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由于众生的心念差别,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所造业力千差万别,由于业力差别,导致众生不断在六道轮回。因此,怎样的心,就会投射出怎样的世界。所以,作为修行人应该特别注意觉知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可随意生起不善念。念念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才是正修行之路。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科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十善业报经》【注释】因为众生起心动念各不相同,所以所感业果也各不相同,由此而入于六道,轮转不止。生死轮回之因无非当下一念,善恶彰然,因果不爽。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467

智慧法语:缺陷是走向圆满的阶梯

编者按:为何疾病是接近道心的捷径?缺陷是走向圆满的阶梯?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疾病能够让人认清外境和自心的冲突与矛盾,能迫使人顿悟,让人重新找回身心灵的连结,打开人生正确的道路。而修行人只有自知缺陷,才能不懈怠地精进修行,不断朝着目标努力,直至有所成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张科病,是接近道心的捷径;苦,是接近奋发的机会;忙,是接近价值的要途;缺,是接近圆满的阶梯。——《佛光菜根谭》【注释】疾病,是接近道心的捷径;痛苦,是接近奋发的机会;忙碌,是接近价值的要途;缺陷,是接近圆满的阶梯。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514

智慧法语:佛法就在现实生活中

编者按:学佛就意味着要远离红尘吗?为何说佛法在世间?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说到学佛修行,很多人都认为,要找个清静的地方,远离世间红尘,或者需要闭关、出家,却不知将修行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行住坐卧乃至吃饭穿衣、种地砍柴、游山玩水,无不是参禅悟道。如果离开现实生活而寻道觅法,反而会离道更远。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菩提子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坛经》【注释】解脱的方法就在平日的生活中,在人世间才能觉悟到,离开现实生活而寻道觅法,反而会离道更远。如果离开世间做人的本分,去寻觅菩提觉道,就好比向兔子头上去找角一样。
智慧法语 2,664

智慧法语:佛弟子要有的第一个觉悟

编者按:你知道诸行无常吗?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佛陀曾有这样的教导:作为佛门弟子,应当不分昼夜,精勤奋进,要以至诚之心诵念使人摆脱愚痴、走上觉悟之路的八种大智慧,而其中第一个智慧就是要觉知世事无常。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菩提子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佛说八大人觉经》【注释】 第一种智慧:觉悟到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长存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国土也是危在旦夕,地水火风所构成的物质,从真理的角度看,也不过是苦的根源,全为虚妄;色、受、想、行、识这五种遮盖人们智慧的阴霾,是
智慧法语 2,525

智慧法语:怎样看待人世间的种种变化?

编者按:你经常做梦吗?梦是虚幻的,但如果说你周围的一切都和梦一样是虚妄的,你能接受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人世变幻无常,就像天上的白云,是感情作用使我们投入到喜怒哀乐中去,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意识的化现。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清广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注释】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世间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来源:凤凰网
智慧法语 2,563